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月经失调(月经病) > 痛经
编号:13542284
月经周期辨证用药治疗痛经60例
http://www.100md.com 2019年8月1日 《健康大视野》 201915
     【摘 要】目的:探讨月经周期辨证用药治疗痛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7月于我院就医的痛经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30例采用月经周期分段用药,经前痛经以和血通经,经中痛经以调气行血,经后痛经以滋阴温阳等法治疗。对照组患者30例采用一般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积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积分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月经周期辨证用药治疗痛经是根据其周期发作规律和机理拟定的制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月经周期;辨证用药;痛经

    【中图分类号】R271. 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5--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8年7月我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痛经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年龄15~35岁,平均(25.6±7.3)岁;病程8个月至5年,平均(3.6±0.9)年;月经周期29~35d,平均(31.2±3.2)d;经期3~7d,平均(5.3±1.2)d;轻度痛经10例,中度痛经12例,重度痛经8例。对照组年龄17~35岁,平均(25.7±8.1)岁;病程7个月至5年,平均(3.2±0.8)年;月经周期27~36d,平均(32.1±3.5)d,经期3~7d,平均(5.2±1.4)d;轻度痛经11例,中度痛经10例,重度痛经9例。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痛经,且辨证属寒凝血瘀症;(2)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知情同意。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方法,注意控制药量。观察组采用月经周期辨证用药。周期用药: 经前期:经前4~24h内膜缺血坏死,胞膜瘀滞等待排出,当活血通经,方用活血通经汤。经间期:阴血与阳气恢复,到相对平衡阶段,治疗当滋阳温阳,调气行血法,用益母草盛金汤。经后期:阴血胞膜排出,血海空虚正待修复,胞宫内膜排出后开始恢复,当滋阴温阳法,用补肾孕育汤。其中痛经汤组成为钩藤10g,丹参10g,丹皮6g,赤芍10g,五灵脂10g,肉桂(后下)6g,广木香6g,益母草30g,延胡索10g,续断10g,杜仲10g,茯苓10g。经前5d开始,每天1劑,早晚水煎分服,共服10d。对比观察两组疗效。

    1.3 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诊断疗效,痊愈: 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0%;显效:症状明显改善,症状积分减少≥70% ,但<90%;有效:症状有所减轻,症状积分减少≥30%,但<70%;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症状积分减少<30% 。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4个月后的中医证候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积分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积分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具体结果详见表1、表2。

    3 讨论

    痛经病位在胞宫、冲任,分为虚实两证,其中实证主因“不通则痛”,虚证主因“不荣则痛”,而临床中实证患者较虚证患者为多,其中实证痛经者痛经程度一般较虚证者明显,甚或影响工作及生活。虽然痛经的病因病机有待进一步考究,但是只要准确把握痛经的主要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并不断丰富它的治疗方法,痛经的疗效会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目前,痛经的治疗方法主要以中药、针灸、耳穴敷贴、药膳、拔罐等治疗为主,熟悉痛经的发病规律根据其特性用药效果更好。痛经病因复杂,因素较多,痛者不通、通者不痛,痛经属湿居多。临床所见以虚证为多,肾虚精亏、冲任失调是其主要病机,或兼肝郁、血滞、痰湿。虚者补之,实者通之,虚实夹杂者当通补兼施[1]。研究发现痛经周期性出现有一定发病规律,治疗当周期用药,经前气血俱盛,胞膜瘀阻,经前及经期前疼痛较剧,故治以活血通经;经后阴生阳长,胞膜开始恢复,气血不荣则痛治以滋阴温阳;经间阴阳渐至平衡,治以调理阴阳,调气行血,这样用药对卵巢功能恢复,子宫发育,内膜正常增生,宫内组织的排出及缓解子宫收缩都有一定作用。

    根据患者经行期、经后期、经间期及经前期因月经周期制宜,辨期施治,亦根据患者有无生育要求调整用药,具体体现在方药及其用量上。在经行期,血海满盈而溢下,治宜活血调经,侧重于“通”,以疏肝理气为主,主方四逆散加减。经后期血海空虚,治宜滋肾益阴养血[3],侧重于“补”,以寿胎三子方为主,伍以四逆散。月经周期辨证用药可使子宫微血管扩张,微血流速度加快,从而使子宫的痉挛性收缩得以缓解,痛经的临床症状得以减轻甚或消失。根据月经周期的不同生理特点和痛经的发病特征,确立治疗原则,指导临床用药,疗效满意,治疗痛经,相比较单纯西药止痛药物,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且远期疗效明显、复发率低。

    参考文献

    国家中医药管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9.

    韩叶芬,赖丽娟,李砺,等.穴位按摩结合艾灸缓解妇产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8):43., 百拇医药(曹杨)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月经失调(月经病) > 痛经